AVTP 简介:AVTP(Audio Video Transport Protocol)是 IEEE 1722 标准定义的一种面向时间敏感网络(TSN)的链路层传输协议,用于在以太网上承载音频、视频以及控制数据等流媒体通信。它最初是汽车和专业音视频领域为了满足同步、低时延、高可靠性传输需求而提出的。AVTP 起源于 IEEE Audio/Video Bridging (AVB) 框架,是 AVB 标准家族中的关键组成:AVB 技术组合了 IEEE 802.1AS(精准时钟同步,gPTP)、802.1Qav(队列整形,FQTSS)、802.1Qat(流预定协议,SRP)以及 IEEE 1722(AVTP)等标准,实现了交换式以太网上端到端的同步低延迟音视频传输。2012 年起,AVB 工作组扩展为 TSN 工作组,范围从多媒体拓展到更广泛的工业与汽车实时通信。因此 IEEE 1722 的地位也从单纯的音视频传输协议,演进为TSN 网络中的通用时间敏感数据传输协议,能够统一承载同步音频、视频以及各种控制流。
本文给出两份可直接运行的一键脚本:
- Windows:
git_init_connect.bat
(零括号版,专门避开 PowerShell/CMD 解析坑) - Linux/macOS:
git-init-connect.sh
(同逻辑 Bash 版)
两者都支持:
- 有参=非交互:直接传入
<remote_url> [branch]
全程自动 - 无参=交互:缺省参数时进入交互式输入
- 自动
git init
→ 切分支/建分支 → 绑定/更新origin
→ 首提交流程(目录为空会自动生成README.md
)→push -u
设置上游
作为现代版本控制系统的代表,Git 的强大之处不仅体现在灵活的命令,也隐藏在背后的数据结构。本篇博客整理出几个常见但容易混淆的 Git 主题:rebase 的处理流程、git pull --rebase 与 git fetch/pull 的差异、单独 git fetch 的作用,以及 Git 对象的底层模型。
一、正确处理 rebase 中断
当你在命令行提示符中看到 |REBASE,表示当前分支正处于 rebase 进行中。常见的场景是:你在 rebase 过程中遇到了冲突,Git 会暂停到某个提交,让你手动解决冲突并决定下一步。处理方式通常有三种:
一周复现系列(W1)。本篇记录我从数据下载到训练评测的完整过程,并提供一键复现命令清单与结果解读(mAP 的含义与读法)。
TL;DR(结果速览)
- 训练集:BDD100K 5k 子集(按 8 类筛选);验证集:官方 val 全量 10k
- 模型与设置:
yolov8n.pt
,imgsz=960
,batch=16
,GPU: Tesla T4 16GB - 训练:50 epochs,耗时 ≈2.37 h
- 指标(val, 10k 图):mAP50=0.489,mAP50-95=0.281;P=0.581,R=0.459
- 结论:总体可作为入门基线;**小目标类(person/bicycle)**召回偏低,提升分辨率与增广可改善。
AUTOSAR Classic 平台中的 CAN Transceiver Driver(CanTrcv)模块 是通信硬件抽象层的一部分,负责管理ECU上独立的 CAN 收发器硬件芯片,为上层提供统一的接口。本篇文章将以友好而专业的语言,分章节深入讲解 CanTrcv 模块的各个方面,包括基础概念、API 接口、内部状态机与唤醒机制、与其他模块的交互关系、具体收发器硬件(如 NXP TJA1040/TJA1043/TJA1145)的适配方法、配置要点、调试技巧,以及量产项目中的实践经验。文章内容全面系统,并提供代码片段、配置示例和流程图(Mermaid 图表)来帮助读者理解。希望本文对 AUTOSAR 初学工程师和从事量产项目开发的同行有所裨益。
技术原理
AUTOSAR DLT(Diagnostic Log and Trace)模块是 AUTOSAR 体系中用于日志记录和跟踪信息的标准化模块。它运行在 ECU 上,用于收集来自应用软件组件(SW-C)、基础软件模块(如 DET、DEM)的日志(Log)和跟踪(Trace)信息,并通过通信总线将这些信息发送到外部工具进行监视和存储。DLT 模块处于 AUTOSAR Classic 平台的软件服务层,位于 RTE 下方、PduR 之上,与诊断事件管理(DEM)和开发错误追踪(DET)等模块协同工作,但侧重点不同。通过 DLT,开发者可以实现 ECU 内各软件部分统一的日志接口、分级过滤、消息格式化和缓冲、以及与外部调试工具的通信,从而大大提升系统的可调试性和诊断能力。
引言:抽象的力量
英国哲学家约翰·洛克曾将人类心智的活动概括为三个方面:(1)将简单概念组合成复杂概念;(2)比对概念以获得它们之间的关系;(3)将概念从具体杂糅中抽离出来,形成普遍的抽象概念。这种对于“抽象”的阐述,恰与程序设计中构造抽象的理念不谋而合。在软件世界里,我们通过程序(一种由符号精心编排的“咒语”)来驱动计算过程,以完成各种复杂任务。要驾驭这些复杂性,程序员必须学会像“巫师的徒弟”那样,充分利用抽象来组织和模块化构造程序,使每个部分各司其职、独立更替,从而控制整体的复杂度。
《计算机程序的构造和解释(JavaScript版)》第一章正是围绕“构造函数抽象”这一主题展开,探讨如何通过函数来构建程序的抽象屏障,管理复杂的计算过程。阅读完本章,我们将对以下内容有系统的理解:
第一章 DoIP 概述
汽车电子诊断经历了从串行通信到总线通信的长足进步,如今正迈向基于以太网的诊断时代。DoIP(Diagnostics over Internet Protocol)即基于IP的诊断协议,是为满足现代车辆诊断需求而出现的新一代标准。它将传统UDS(统一诊断服务)协议承载于IP网络之上,使得车辆ECU与诊断设备之间能够通过以太网或无线网络进行高速通信。DoIP最早由ISO组织制定标准(ISO 13400系列),本质上是DoCAN(CAN总线诊断)的以太网对应方案。本章将介绍DoIP产生的背景、优势及其在汽车诊断中的重要意义。
摘要:
AUTOSAR Classic 平台中的 Large Data COM(LdCom)模块是专门用于高效传输大数据量信号的基础软件模块。相较传统 COM 模块,LdCom 简化了数据处理流程,跳过了字节序转换、信号无效化、过滤等开销,以实现低延迟和高吞吐量的数据通信。本文基于 AUTOSAR R22-11 标准,系统性讲解 LdCom 模块的设计原理、配置方法、通信机制和实际应用,并对比 Classic 平台下 COM 模块和 Adaptive 平台下相关通信机制(如服务发现 Service Discovery)之间的差异。
目录
简介
《深度学习》一书分为三个部分:第一部分介绍了深度学习所需的数学基础,第二部分讲解了深度网络及现代实践,第三部分讨论深层概率模型。前两部分奠定了理解深度概率模型的基础,因此在展开总结第三部分内容之前,我们先简要回顾前两部分的要点。
-
第一部分:数学基础。 这一部分涵盖了深度学习所需的线性代数、概率论、信息论和数值计算等知识。书中详细介绍了标量、向量、矩阵和张量等基本概念,矩阵运算规则,常用概率分布及其性质,以及梯度计算和优化基础等内容。这些数学工具为理解后续章节中的模型训练算法(如梯度下降法、反向传播)提供了支撑。例如,线性代数中的矩阵乘法和求导是深度神经网络计算和优化的基础;概率论知识则帮助我们理解模型的不确定性、概率分布及其条件独立性等概念,为深度概率模型埋下伏笔。
-
第二部分:深度网络与现代实践。 这一部分系统介绍了当今主流的深度学习模型和训练技巧。包括:
- 深度前馈网络(多层感知机):介绍了构建多层神经网络以逼近复杂函数的原理,使用非线性激活函数和隐藏层来提取特征。
- 正则化:讨论了对抗过拟合的方法,如L₁/L₂正则、Dropout等。
- 优化算法:深入讲解了随机梯度下降(SGD)及其各种改进(如动量、AdaGrad、RMSProp、Adam等),如何高效地训练深层网络。
- 卷积神经网络(CNN):阐述卷积层的结构与原理,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卓越表现。
- 序列建模(循环神经网络 RNN):介绍处理时间序列和自然语言的模型,包括RNN及其改进(LSTM、GRU)来捕捉长程依赖。
- 实践技巧:涵盖深度学习模型训练的实用方法论,如参数初始化、批归一化、超参数调优、模型集成以及在实际应用中提高性能的经验。
这一部分的核心是监督学习:模型从大量带标签的数据中学习映射关系,并在图像分类、语音识别、机器翻译等任务上取得了显著效果。然而,这些成果往往依赖于海量的标注数据。在许多实际场景中获取如此多的标签并不容易,这激发了对无监督学习和生成式模型的研究兴趣。第二部分为第三部分的生成建模方法打下基础——例如,理解前馈网络和反向传播对于后续变分自编码器(VAE)和生成对抗网络(GAN)的实现至关重要。